中國共産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産主義戰士,中國工程院院士,隧道與地下工程領域著名科學家,第九、十、十一、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中鐵隧道局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工程師,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夢恕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18年9月20日12時5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1歲。
王夢恕院士,河南溫縣人,1938年12月24日出生,1955年9月參加事情,1984年9月加入中國共産黨。1995年當選爲中國工程院院士。1955年9月至1956年8月在錦州鐵路局實習,1956年9月至1979年1月在唐山鐵道學院、北京鐵路局、成都鐵路局學習與事情,1979年2月起先後任中鐵隧道局科研所工程師、室副主任、主任,科技開發處總工程師,中鐵隧道局副總工程師,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交通大學隧道及地下工程試驗研究中心主任。
王夢恕院士在60余年的事情中,始終堅定不移地探索真理,開拓創新,爲隧道及地下工程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首創了都市地鐵淺埋暗挖修建要领,爲我國地鐵大規模快速發展奠基了堅實的理論基礎;首次在國內引進並實踐了新奧法隧道施工技術,一舉結束了我國不能修建10公裏以上長大隧道的曆史;倡導修建了廈門翔安海底隧道等諸多水下工程,開創了我國海底隧道修建的先河;研究開發了複雜地質隧道修建技術,是我國高速鐵路、重載鐵路建設的先行者;爲我國盾構研究及國産化做出了重要貢獻,推動了我國地鐵盾構技術與長大山嶺隧道TBM技術的發展。
忠誠擔當、創新實踐。從我國第一條地下鐵道北京地鐵,到主持設計制造了我國第一台直徑7.3米的壓縮混凝土盾構;從舉世矚目的大瑤山隧道,到困難重重的大秦線軍都山隧道;從首開先河用暗挖法修建北京地鐵複興門折返線,到大跨度車站試驗段工程,都留下了王夢恕院士濃墨重彩的一筆。正如他自己所說:“隧道是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只停留在理論研究、計算分析的層面,是無法從基础上解決和改變實際問題的,必須有高層次的人才深入到第一線去,才气結合實際解決關鍵技術難題,實現重大突破”也正是長年累月在一線的千錘百煉,使其成爲了我國隧道及地下工程領域傑出的科學家。
不忘初心,尋夢不止。五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兩次榮獲詹天佑獎。王夢恕院士具有強烈責任感和高度事業心。從大瑤山隧道到秦嶺隧道,再到北京地鐵、越海隧道、高鐵建設……王夢恕院士的創新業績越來越多,夢想也越來越多,責任也越來越重。王夢恕院士將畢生心血奉獻給他所摯愛的隧道及地下工程事業,爲我國基礎設施建設鞠躬盡瘁,一生無悔。身爲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他要爲群衆仗義執言,每年他的提案都直接反映社情民意, 經常有素未謀面之人、普通群衆找他解決問題、尋求幫助;他是隧道與地下工程的專家,哪裏出現問題,哪裏就有他的身影。從詹天佑到王夢恕,時代的夢想在時空隧道中穿梭,這是一個民族的接力,也是自主創新精神的傳承。
教書育人、以德爲先。王夢恕院士治學嚴謹,他培養學生有三個要求:第一是品德,第二是能力,第三是理論,並且強調要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凭据這樣的教育理念和培養方式,王夢恕院士培養出了百余名品學兼優的碩士、博士和博士後,爲我國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設輸送了大批高水平科技人才。
王夢恕院士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爲黨和人民事業鞠躬盡瘁的一生。他學識淵博,高屋建瓴;他崇尚科學,追求真理;他淡泊名利,物我兩忘。王夢恕院士一生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爲焦点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他將畢生的精力和聰明才智全部貢獻給了祖國的隧道和地下工程事業,爲國家交通事業特別是高鐵事業快速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他的逝世,使我們黨和國家失去了一位優秀的黨員、卓越的科學家,是我國科技界和教育界的巨大損失!
我們沈痛悼念王夢恕院士,深切緬懷王夢恕院士!
王夢恕院士永垂不朽!